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会展综合新闻

会展业成为城市竞争重要砝码

发布于:2019-06-11 09:34:33 来源:中国贸易报

会展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改革开放的窗口、标志和缩影。会议和展览不仅成为一个城市积聚财富的重要渠道,而且还是增长无形资产、全面提升城市形象的有效方式。

近年来,各大城市纷纷将会展业作为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国际城市建设重要载体,“软硬兼施”,提高硬件设施水平,加码产业扶持政策,提升首位度,发挥引领力。上海、深圳两地会展业就以较高形态驶入新一轮发展快车道。


上海会展经济进入“加速跑”阶段

作为全国重要的会展城市,2018年,上海以994场展览、1906万平方米展览总面积高居全国会展城市之首,分别占全国的9.13%和13.19%。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利用率超过70%,属于全球领先水平。经过20多年的快速发展,上海目前会展业的展览数量和展览面积等指标已居全球前列。

尤其是2018年11月5日举行的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是迄今为止世界上第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表明经贸展览作为服务贸易的窗口和平台,在中国进一步扩大改革开放和主场外交中发挥了积极而独特的作用。

能体现上海会展业“国际范儿”的还有环境支撑、服务保障、政策制度供给。在政策制度供给方面,行业盼望多年的会展业立法已于今年被上海市人大列为正式立法项目。作为一项顶层设计,立法的重点是要建立与国际接轨的会展业事中事后监管机制、知识产权保护机制、纠纷解决机制。

为打造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会展服务业,上海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上海市商务委员会于2018年9月印发的《上海市建设国际会展之都专项行动计划 (2018-2020年)》从品牌展会、品牌主体、营商环境、经济社会效益等四个方面提出发展目标。其中,品牌展会目标为:到2020年,全年展览总面积达到2000万平方米,国际展占展览总面积的比重达到80%,单次展览面积在10万平方米以上的展会项目达到50个,培育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顶级展会,入选世界百强商展的展会数量超过15个;经济社会效益目标为:到2020年,会展业直接收入超过180亿元,拉动相关行业收入达到1600亿元以上,展会的贸易平台和风向标作用进一步增强,会展业的贸易促进功能和消费引领功能凸显。


深圳占据粤港澳大湾区“C位”

会展业是深圳建设国家经济中心城市和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的战略选择,也是发展大湾区经济的重要支撑。随着全球经济格局调整和会展业发展重心向亚洲转移,包括深圳在内的粤港澳大湾区将成为全球会展业发展的重要区域。

2018年,深圳共举办了111场专业展览,规模展览总面积34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6.88%,全年展馆使用率为65.16%,居全国领先水平。深圳会展也存在明显的短板弱项,整体规模落后沪穗,缺少具备全球影响力的品牌大展。

深圳这个世界级城市在等待一座会展场馆。这个梦想即将照进现实。正在建设的深圳国际会展中心总投资244亿元,总建筑面积151万平方米,是集展览、会议、旅游、购物、服务于一体的综合会展类建筑群。

作为未来深圳与世界相会的“会客厅”,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到底有多大?深圳人有一组生动又形象的对比:总建筑面积堪比6座 “鸟巢”,总用钢量相当于37座埃菲尔铁塔,金属屋面可覆盖106个标准足球场。建成后将超过德国汉诺威国际会展中心,成为全球最大的会展中心。竣工后,深圳会展业发展将形成“一城两馆”的全新格局,届时,深圳的品牌展会、机械展、礼品展、家具展、光博会、安博会等,会迎来再次腾飞的机遇。

目前,已有30多家中外展览机构表示,在未来的两三年内,将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大型展览会。更多的国际会议、国际论坛及大型活动也将申请落地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一个与世界级城市匹配的国际会展中心将矗立于大湾区核心,强力助推深圳迈向世界级城市行列,产生难以估量的经济、生态效应。借此,深圳占据粤港澳大湾区的城市C位,具有带领粤港澳大湾区会展业进入新阶段的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