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中国美术家系列——广东省国画作品展”在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举行。中国国家画院举办以“新中国美术家”为主题的系列展览已历时五年,对全国范围内1949年以后出生的中国画名家的作品进行梳理、展示和推出,并研究有着相似地域文化背景的艺术家的艺术思想和创作轨迹,为弘扬当代美术的中国风格、中国精神和中国标准,塑造时代经典作出贡献。此次展览作为该系列展的收官之作,共展出15位艺术家的90余幅精品力作,与之前的展览共同构筑起完整而庞大的老中青画家阵容,反映了中国国家画院通过自己的视角,对近一个世纪以来当代中国画坛名家的价值判断,颇具意义。
“文化艺术的兴衰始终与国家民族的发展状态同呼吸、共命运。近现代以来,在西方艺术的冲击下,广东美术展现了较为突出的兼容并蓄的姿态。”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广州美术学院院长李劲堃简单介绍了广东省的美术发展历程。19世纪末,广东省作为中国和外国重要的商业通道,始终接收着前沿的文化资讯。20世纪20年代左右,“二高一陈”提出“折衷中西,融汇古今”的主张,实现了中国画从传统形态向近现代形态的过度,也由此开创了“岭南画派”的独特面貌。“岭南画派”画家在保留传统笔墨技法的基础上,融中西绘画之长,以写生的方式、写实的手法表达了炽热的革命精神和强烈的时代责任感。到了30年代,由鲁迅发起的新兴木刻运动的主要成员也集中在广东,中国美术的如潮之势从广东出发,在全国产生影响。新中国成立之初,党和国家制定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基本方针,提出文艺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口号。老一辈画家在这一时期创作的了许多表现祖国壮美山河、人民幸福生活的生动画卷。关山月的《绿色长城》《春到雁门》、黎雄才的《武汉防汛图》《风雨归舟图》等作品成为时代的经典。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文化对外交流的与日俱增,广东省的艺术事业得以蓬勃发展。广东美术在理念上以先贤兼容并蓄、创新求实的学术态度一以贯之。在发扬“岭南画派”精神特质的同时,许多中国画家开始关注笔墨运用、画面形式等方面的当代性探索。此次展览展出的作品风格多元、个性张扬,从中我们得以窥见当下广东画家的艺术尝试和对于所处时代的思考。许多作品在为观众带来审美体验的同时,让人感受到广东中国画在改革开放春风中散发的阵阵馨香。
“少数民族的生活是我比较关注的创作题材,为了真实反映当地的自然面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在创作这组作品时我经常去西藏采风、写生。”作品《寂静欢喜》前,画家于理向记者讲述着自己的创作体会。画面中,天地相接,苍茫一片,两名身着藏族服饰的少年男女牵着白马,凝视画外,兼工带写的手法让画中景致层次清晰,虚实相生。于理表示,水墨氤氲的艺术效果是中国画独有的表达方式,运用墨与纸的微妙关系来作画也是这门古老艺术的精髓,需要被传承和发扬,因此,在创作中她特意使用生宣,并注重画面节奏的把控,力求保持细致刻画与大笔写意间的平衡,让观者在欣赏作品的时候能找到视觉重点,从而融入画境。
方楚雄的作品《仰天歌》表现了夏日荷塘一景,画家以重色描摹池中荷叶,反衬水面的耀眼波光。在塑造水面的质感时,小笔触的排列生动营造了水的起伏变化,暗处适当堆叠,反光处则大面积留白,加之水面鹅群动态各异,清凉之感跃然纸上。同样是描绘动物与自然之景的作品,以孔雀为主题的《家园》却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气韵和基调。画面中数只孔雀立于芭蕉丛中,位于画面黄金分割点的雄孔雀是画家的主要刻画对象,它昂首挺胸,眺望远方,垂下的尾翼光彩夺目,竭尽全力彰显着王者地位。画家刻意让这只孔雀立于树干之上,并留白背景以突显其轮廓,更在下方的空白处点缀麻雀等小鸟,反衬孔雀的优雅和高傲。在这样的精心布局和细心刻画下,画面达到和谐统一、柔中带刚的艺术效果。
《烟雨江南》《廊棚静月》表现了南方独有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气质,作品中黑白灰三色或强烈碰撞,或温柔过度,加之略带灰度的红色点缀其中,尽显画家在创作中丰富的情绪变化。“我虽然不是土生土长的广东人,但是在广东已经生活了30多年,我的创作也与那里结下了深深的羁绊。”作者邹明认为,艺术创作很重要的一点是要找到自己的方向,这是不因题材变化、心情变化而改变的方向。江南风光是他钟爱的题材,但是如何在这样普遍的题材里融进自己的情感,展现自己的风格,是需要不断思考的事情。“参加此展最大的收获就是看到了同在广东文化熏陶下成长起来的画家,其作品会有多大的差异或共性。”邹明说。
展厅中许多画作呈交叉排布,但丝毫不会让观众混淆画家们的作品,不同画家的创作从用色、造型乃至气质的巨大差异让人一目了然。黄一瀚将迪士尼动画中的造型手法融入中国花鸟画,创作了《卡通水墨花鸟系列》,趣味无穷,让人印象深刻;罗寒蕾的《蓝精灵》《阿杏》用精细的工笔技法描摹身边人物,于细节中见生活温度;刘子建的《雅债·天衍》运用多种材料的堆叠、拼接,尝试拓展中国画的造型手法和语言维度;方土的《乡村木匠》不拘泥人物造型的写实刻画,注重情绪的烘托的营造,描绘了普通劳动者的质朴形象;李东伟在绘画时大胆运用不同色彩的视觉属性,将古朴的色调与现代的造型方式相结合,创作了《阳光下的村庄》《中国城市·道》,极具视觉冲击力……
“我们希望通过展览,在为中国当代美术保留一份完整资料的同时,也体现出国家画院在全面考虑中国美术发展战略方面的视野和思考。”中国国家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杨晓阳表示,此次展览的评选不看作者身份,只看作品的艺术高度和学术价值,在选拔时,还出现了知名画家没有入选,但其学生入选的情况。在这样的选拔机制下,美术人才得以保留,好的作品得到了展示的机会,展览中丰富多元的作品面貌也体现了广东画坛的包容性和创新精神。
改革开放40年来,国家的综合实力增强,这给艺术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氛围和环境,对传统艺术的重视更是给了画家很大的鼓舞。广东省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参展的许多画家都表示,在此次“新中国美术家系列展览”之后,要更好地提高自身艺术素养和技巧,在浩瀚的传统文化宝库中汲取能量,结合自身对当下的思考,从各自的视角和方向进行挖掘和探索,创作出不愧于这个时代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