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广州会展头条

加大科学论坛与经济产业结合力度——2019《岭南科学论坛·双周创新论坛》系列活动举行

发布于:2019-07-04 11:05:01 来源:南方日报


 中山市南朗镇小学生进行视力检查。


5月18日,2019《岭南科学论坛·双周创新论坛》系列活动首场论坛在华南理工大学五山校区举行。该系列活动由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和广东省科学技术厅主办,支持单位是广东省工商联和广东省社科院。论坛系列活动为时一年,十大专业科学大咖将莅临现场发表专题演讲,为行业发展建言献策。

本年度系列活动由十场论坛组成,内容分别涉及脑科学、量子信息与传感、毫米波太赫兹技术、极限对地探测、益生菌产业发展、视觉健康、机器人、土壤科学与污染防治、精准医学、绿色建造科技等。其中既有受到广泛关注的热点科学前沿问题,也有广东省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重点、难点问题。该系列活动最显著的特点是:加大了论坛主题与产业(或企业)结合的力度,要求科学论坛从立题、研讨到结束,都要考虑我省经济产业、企业的需求,分别形成至少一份专业的、具有指导意义的、高水平的学术/产业发展报告(建议、意见)。以体现我省科学界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创新驱动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重大课题,开创科技创新工作新局面的具体举措。

《岭南科学论坛》2017年设立以来,目前已经举办了两届共12场专题论坛活动,论坛主题主要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战略性、基础性、前瞻性、关键性作用的重大科技课题和广东科技创新强省建设战略部署,在智能网联汽车、超高清视频、5G通信、新型医学产品等传统优势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绿色低碳、生物医药、数字经济、新材料、海洋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新一代网络通信、物联网、人工智能、量子信息、脑科学、生命科学等前沿领域开展高端学术交流活动。《岭南科学论坛》系列活动邀请了超过30位院士、上百位专家学者大咖作最新前沿技术主题演讲及学术交流,吸引了大批专业人士和社会公众参与,并在各大主流新闻媒体进行了全方位的宣传传播,扩大了社会影响力。


部分论坛一览


《面向未来移动通信与雷达应用的毫米波太赫兹技术》论坛

 集成电路专业领域的人才需求巨大

5月18日,2019《岭南科学论坛·双周创新论坛》系列活动首场论坛《面向未来移动通信与雷达应用的毫米波太赫兹技术》在华南理工大学举行。这一由省科协、省科技厅主办,华南理工大学电子与信息学院承办的论坛,面向未来移动通信和雷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的应用,邀请全球该领域的顶尖专家(包括1名中国科学院院士,4名发达国家科学或工程院院士)参加,介绍目前毫米波与太赫兹技术的最新进展、共同探讨未来的技术发展趋势。

毫米波和太赫兹所覆盖的电磁频谱,是低频段常用电磁频谱的几百倍,在高频段电磁波的波长短,具有带宽上的巨大优势和波长短的特性,因此在通信、雷达、成像、检测等领域具有高宽带、高速率、高精度、高分辨率等特点,在高速无线通信、自动驾驶汽车、无损探测、机器人视觉、航空航天等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集成电路芯片是我国重点支持的战略性方向,第五代移动通信(5G)目前已成为全球的热点。但是,由于在芯片电路设计、封装设计及天线设计等方面的不完善,目前的毫米波太赫兹收发前端在性能、可靠性、成本等方面难以满足应用的需求。结合5G毫米波通信及雷达等的需求,瞄准毫米波太赫兹集成电路中的难题与关键技术开展研究,力争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核心技术。

广东省在电子产业及通信行业均具有鲜明的特色和技术优势,发展毫米波太赫兹(包括核心芯片)技术,可以促进毫米波芯片以及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另外,在集成电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行业对这一专业领域的人才需求十分巨大(如果集成电路产业要在2020年实现1万亿元的产值,人才缺口将达40万),急需依托科学研究和对外学术合作,加强这一方向人才的培养。


《第二届粤港澳大湾区视觉健康论坛》

粤港澳视觉健康创新联合体宣布成立

根据2018年广东省儿童青少年近视筛查结果显示,全省青少年近视比率是52.4%,有个别地区高达61.2%。因此,全省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任重道远。6月21日—23日,2019《岭南科学论坛·双周创新论坛》之《第二届粤港澳大湾区视觉健康论坛》在广东东莞举行。本论坛由广东省科协和省科技厅主办、省视光学学会承办,邀请了粤港澳三地眼科视光学等方面的专家大咖,联合眼镜、照明与显示、物联网、人工智能与大数据、脑科学与生命科学等专业和行业的专业人士,以粤港澳大湾区为背景,以国际化的视野诠释视觉健康的理念,探讨视力健康合作发展新路向,会上宣布成立粤港澳视觉健康创新联合体。

与会的眼视光近视防控专家还提出,要有效地做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全面筛查、建立视力健康档案是最重要的工作。据广东省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专家指导委员会副主委王幼生教授介绍,近视不可治愈但可预防,特别是儿童青少年时期,导致近视最主要的四个参数——视力、屈光度、眼轴长度和角膜曲率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医学研究表明,只要对3—15岁的儿童青少年建立视力健康档案,特别是在4—6岁参加视力筛查,建立自己的视力健康档案,结合综合的防治措施,就可以有效地预防近视。

从2016年起,广东省视光学学会的近视防控专家在中山市南朗镇设立了视力健康档案试点。近三年,受测并建立了电子档案的中小学生近视发生率下降了一个百分点以上,效果超过了由国家教育部等8部委颁布的《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提出的任务目标。


《中国益生菌产业发展国际研讨会》

我国近年益生菌产业增长率超20%

益生菌产品作为食品工业中科技含量最高的产品之一,拥有营养与健康的双重“基因”。6月26日,由省科协、省科技厅主办,省食品学会等承办的2019《岭南科学论坛·双周创新论坛》之《中国益生菌产业发展国际研讨会》在广州琶洲展馆举行。

《中国益生菌产业发展国际研讨会》围绕“中国益生菌产业的发展”“促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菌种和生产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如何提升国际竞争力,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益生菌产品”“以民族产业为己任,助推益生菌产业的本土化”“如何促进益生菌在食品和健康保健领域的广泛应用”等内容进行专题演讲和学术交流。

欧睿国际最新数据显示,全球益生菌市场总值约400亿欧元。近年来,随着国内消费市场对益生菌产品的需求大幅增加,益生菌也迎来了井喷式发展。我国益生菌市场发展前景巨大,2020年产业规模将接近850亿元。据统计,全球益生菌的消费格局中,亚太地区占据整个国际市场的一半。

益生菌的功效性究其原因,是肠道菌群对于人体的健康与疾病有着直接且密切的联系。益生菌作为最直接有效的手段,透过肠道菌群,预防与治疗多种常见疾病。我国近年益生菌产业的增长率在20%以上,市场空间巨大,益生菌的研究已经成为跨越食品科学、微生物学、医学、营养学、免疫学和肠道健康科学等多个领域的研究热点,具备巨大发展潜能。

近年来益生菌广泛应用于健康医疗、食品工业、动物健康养殖、农业种植等生命健康领域,市场增长显著,发展前景广阔。然而,我国益生菌产业最核心的菌株资源对国外的依赖度超过90%。

中外科学家早已证明,来自本族群的原生菌或原籍菌是最适合本族人体的。因此,发展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益生菌菌株资源,选出适宜国人的益生菌菌株,促进我国益生菌的本土化,才能真正做大做强中国的益生菌产业。


    文/图:柯纪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