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报讯(记者 何小敏 通讯员 彭勇 李莉)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的司法交流与合作,构建开放型的粤港澳司法研究平台,进一步提高服务保障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能力,5月15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改革与创新研究实践(广州)基地和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主办、广州大学公法研究中心协办的粤港澳大湾区营商环境法治论坛在广东省广州市举行。最高人民法院、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以及粤港澳大湾区部分中基层法院、高校学者、仲裁机构、律师协会和企业界代表齐聚一堂,对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的司法保障问题进行了全方位深入的探讨。最高人民法院审委会专职委员、第一巡回法庭庭长裴显鼎,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常务副院长钟健平,广州市委政法委书记谢晓丹等领导出席会议并致辞。最高人民法院司改办主任胡仕浩主持论坛开幕式。
裴显鼎指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世界级城市群,有利于密切内地与港澳交流合作,有利于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利于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通过区域双向开放,构筑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对接融汇的重要支撑区。接下来,法院要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切实提高涉外涉港澳台民商事案件的审理质效。进一步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优化大湾区创新智造环境,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发展区域。进一步完善粤港澳民商事司法协助体系,健全相互认可和执行的民商事案件判决机制。不断提高大湾区司法交流、沟通、合作和协助水平,及时总结推广法治服务保障大湾区的先进经验,打造稳定、公平透明和可预期的良好法治环境。
钟健平表示,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将在省委的领导下,在最高人民法院的指导下,按照中央要求,发挥大湾区三地所长,以打造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营商环境为重点,深入推进相关机制的探索。将坚持平等保护,注重平等保护非公有制经济权益,强化产权保护;维护市场秩序,加快建立与国际高标准投资和贸易规则相适应的制度规则;深化协作交流,拓展深化粤港澳三地司法协作交流;搭建法官专业交流培训平台;探索建立互相认可的司法案例库,切实增进司法互信,务实合作,为三地经济社会深度融合发展,提供更多普惠、便捷、高效、智能精准的司法服务。
谢晓丹指出,将粤港澳大湾区建成富有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不仅要有较好的硬件设施,更要有优良的法治化营商环境、衔接有序的法律规则体系。
广州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国家中心城市,近年来围绕建设现代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率先加大改革力度,长期致力于法律规则衔接并进行了大量探索,制订出台了许多相关规定,取得了一定成效。下一步,广州将在中央有关部门,最高院的统筹下积极开展行动,通过开展司法交流合作,建设国际商事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健全完善粤港澳法律服务体系,助力粤港澳大湾区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
论坛围绕“为建设大湾区现代化国际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提供司法保障”“涉港澳诉讼中的法律问题”“涉港澳涉外案件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智能化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软规则’的对接与融通”“粤港澳律师执业资格互认问题”“粤港澳大湾区‘硬规则’供给路径”六个专题进行研讨。最高人民法院第一巡回法庭副庭长张勇健,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王勇、广州大学教授董皞、广州仲裁委主任王小莉等嘉宾分别做了精彩的主题演讲和研讨。
据悉,此次论坛以视频直播和图文直播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腾讯新闻、新浪微博进行全程网络直播,262万余名网友在线观看了此次直播,共享了一场思想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