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广州会展头条

世界经济论坛在穗发布《中国的创新生态系统报告》 广州如何打好创新这张牌

发布于:2016-12-06 16:46:27 来源:无 作者:无

10日,世界经济论坛在广州发布《中国的创新生态系统报告》,探讨和分析中国的创新政策和生态系统并总结最佳案例,启发对未来创新生态的思考。

专家认为,我国的创新发展正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人才资源将成为广州乃至全国建设创新生态的重要元素。

广深是开放型创新城市

报告显示,近年来,我国在研发领域进步巨大,创新项目和获得的专利数量不断增加,并新增了大量的高新科技园区和开发区。技术的影响从电子商务到社交媒体,再到互联网金融,正全方位地推动着我国的创新进程。

北京大学创新研究院执行院长蔡剑向记者介绍:“中国的创新,从前是引进、吸收再改良。不过在经过多年实践后,创新思维已经在中国出现了。这种创新思维呈现出三个特点,首先是开放,在广深开放的经济系统出现开放型创新。二是实事求是,企业的市场实践与创新结合。三是与时俱进,企业家不断突破,从‘制造’逐渐转化为‘创造’。”

在去年,中国的研发支出总额达到1.422万亿元——这一数值占世界各国研发总支出的20%,位居全球第二。我们的R&D数值(即研发经费占GDP的比重),增长速度也是非常快,达到了2.1%,相当于欧盟国家的平均水平。”报告撰写人之一,启迪创新研究院副院长陈鸿波说。

从区域创新能力看,中国各类高科技园区、自主创新示范区目前已经超过了130个。陈鸿波表示,这些园区的总面积虽不及中国国土面积的1%,但研发投入占全国企业的近40%,新产品销售收入也占了全国的32.8%。这也说明了政府对发展科技园区的重视,是我国创新生态系统中比较有优势的地方。

报告同时也提到了我国创新生态系统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我们一些关键核心技术与发达国家比还是有较大差距。”陈鸿波介绍说,在很多产业里,制造的零件都是低端的,而核心的、高价值的技术大部分都依赖进口。

蔡剑表示,从使用、吸引人才方面,我国还没有形成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氛围。而在人才的培养上,我国的高等院校很多还是采用“灌输式”的应试教育模式,不利于培养具有较强创造性思维的创新型人才。同时,与德国等先进国家相比,我国在培训机构数量、专业设置、培训方式等方面,仍有较大差距。

因此,针对这些不足,报告提出了应在强化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完善创新人才的培养使用机制等方面进行改善。

教育和人才支撑穗创新力量持续释放

《中国的创新生态系统报告》首次在广州发布,创新与广州形成更为密切的关联。

陈鸿波说,清华大学创新研究院从2011年开始做城市创业创新排行榜,广州连续五年是第二名。长期名列前茅是因为广州这座国家重要的中心城市经历多年积累起的产业基础和人才优势。

广州制造业和服务业门类齐全,电子信息产业支柱地位凸显,培育了互联网、软件和信息服务等一批千亿级的产业。2015年全市实现电子信息制造业产值2789亿元,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主营业务收入2259亿元,在新三板上市的信息技术企业达57家,占当年全市在新三板挂牌企业的2/3。卫星导航、互动娱乐、数字音乐、网络游戏等行业发展领先全国,年产值超亿元的移动互联网企业超过50家。

蔡剑认为,教育和人才是一个地区创新力量持续发展的核心,企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和推动,而广州恰恰具备了广东最优质的教育和人才资源。

广州是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的核心区,科教资源丰富,集聚广东省70%的高等院校、97%的国家级重点学科,目前广州有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8家、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7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4家,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2家。各类独立研究研发机构148家。“每年几十万的大学生从广州高校毕业,这是一笔庞大的财富,有望成为未来创新发展的‘生力军’。”蔡剑说。

眼下,广州正全力推进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建设,目前已成功引进14家创新龙头企业。复星南方总部基地4月底破土动工,阿里、唯品会等项目陆续在近期进场施工。世界500强美国思科公司中国创新中心总部正式落户广州国际创新城,将建设国内首个以智能制造、云产业为核心,年产值超过1000亿元的智慧城。

(来源:2016年11月11日 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