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是我国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为了让更多市民走近广州非遗,共享美好非遗生活,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将联合各区文化馆(非遗保护中心)、传承人群及社会单位,于6月1日起举办2018广州非遗资源活化行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专题活动。活动将持续整个6月份,为民众带来70多场妙趣横生的非遗活动。
非遗开放日,穿街过巷寻匠心
广州非遗开放日是广州市“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专题活动的重头戏。据了解,今年的非遗开放日,涵盖全市11区,各类传承人工作室、展览厅、民俗古迹点、乐社、武馆、医馆等50多个非遗点将于6月1日至10日向市民敞开大门。
各非遗点将举办体验课、培训班、讲座、展览、演出、义诊、知识问答、产品选购等多种非遗活动,市民可选择感兴趣的非遗点,在预约报名成功后前往体验,欣赏原汁原味的岭南传统艺术,亲身感受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据介绍,为了鼓励市民深度参与开放日活动,广州市非遗保护中心还启动体验游线路征集令,市民可在线定制自己感兴趣的非遗体验游路线,人气最高的4条线路将在6月份实现畅游,让市民在一日之内观摩、体验到更多有趣的非遗项目。
除此之外,广州市非遗保护中心启动了志愿者招募令,民众可报名成为开放日志愿者,担任非遗传承人的好帮手,为各项活动的开展保驾护航。同时,活动启动短视频征集令,号召到各非遗点参观体验的市民用短视频记录并上传非遗之美,精选作品将由广州市非遗保护中心官方上传至短视频平台。
活动负责人介绍,此次广州非遗开放日活动,均系非遗项目保护单位和传承人们自主策划、自觉开放,体现了广州非遗保护工作中以传承人为主角的理念。随着越来越多的传承人自主开放传承场所、自主举办多彩活动,市民们将有更多机会走进非遗、了解非遗、爱上非遗。
非遗课来了,担凳仔霸头位来听课
此外,广州市非遗保护中心还将在6月份推出20多堂精心打造的非遗优秀课程。近年来,随着广州市民对于非遗的探索热情和认知需求日益高涨,每每推出非遗课都广受欢迎。活动负责人介绍,为了更好地打造精品课程,广州市非遗保护中心于今年上半年启动了“非遗课来了——广州非遗优秀课程征集和推广”主题活动。
据了解,6月份推出的这20多堂非遗优秀课程包括广彩体验课、红木宫灯体验课、广州饼印体验课、广州灰塑体验课、洪拳体验课、咏春拳体验课、广州咸水歌体验课、波罗粽制作体验课、龙舟文化体验课、广绣公开课、广东醒狮公开课、岭南古琴艺术公开课、广州非遗通识课等广州非遗优秀课程。
课堂包含各类互动式的小型体验课、科普式的大型公开课,以及喜迎端午的时节特色课等,有意参加非遗课的民众,可在线报名参加活动,到现场“担凳仔霸头位”,聆听非遗故事、观摩精湛技法,亲身体验非遗魅力。
资源活化行动,让广州非遗“活”起来
近年来,广州市非遗保护取得了长足的成效。在近期公布的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中,广州共有广绣、广州玉雕、广州榄雕、广州灰塑、广式硬木家具制作技艺和广彩等6个非遗项目入选。新公布的第五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名单中,广州共新增何克宁、欧小胡、崔克勤、黄少梅、许炽光、曾昭鸿、谭广辉等7人,目前广州已拥有15位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活动负责人表示,当前,如何让非遗融入现代生活、如何让民众共享非遗保护成果、如何促进非遗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成为非遗保护的新命题。近年来,广州市开展全市范围的资源活化行动,发动传承人通过开设体验课、培训班、讲座、体验游、非遗集市、展示展演、新媒体传播等形式,努力让不为人知的非遗资源为民众所共享。自2017年以来,广州市已开展全市非遗资源大普查,摸清可以活化的资源家底,并举办广州非遗优秀课程征集和推广、广州非遗开放日、广州非遗体验游等活动,在全市范围内形成非遗资源活化的热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