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屆廣交會昨日閉幕。廣交會新聞發言人、中國對外貿易中心副主任徐兵介紹,截至5月3日,第123屆廣交會採購商到會203346人,來自214個國家和地區,比2017年春交會(即第121屆廣交會)增長5.3%,為5年來最高水準;累計出口成交1891.97億元人民幣,比2017年春交會增長3.1%,為4年來春交會最高水準。
據介紹,同比2017年春交會,本屆廣交會到會採購商出現各大洲普漲態勢。其中,美洲增長12.76%、歐洲增長8.07%、非洲增長7.24%、大洋洲增長4.19%、亞洲增長2.29%。
徐兵介紹,機電商品仍排在成交首位。機電商品成交158.9億美元,佔總成交額的52.8%;輕工産品成交80億美元,增長7.6%,佔總成交額的26.6%;紡織服裝成交14.2億美元,增長4.1%,佔總成交額的4.7%。
品牌展區成交良好。共成交100.7億美元,佔總成交額的33.5%。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出口成交96.7億美元,增長8.8%,佔總成交額的32.2%。
值得注意的是,成交訂單中,中短單佔比居高不下,長單佔比依然偏低。3個月以內的短單佔42.4%,3至6個月的中單佔36.6%,6個月以上的長單佔20.9%。
當前,廣交會已經成為中國出口企業結識客戶的主渠道。徐兵説,本屆廣交會更加彰顯“賣全球買全球”的全方位對外開放平臺作用,其中進口展區重點吸引科技含量高、品牌高端的工業類産品和適合中國市場需求的消費類産品參展,埃及、印度等國家的參展企業成功與中國企業達成長期合作意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