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会展专题 > 绿色会展 > 发展趋势

姜淮:会展首善之区,绿色先行

发布于:2021-08-17 10:48:55 来源:中国广州会展

关于绿色会展的话题和举措,从没任何时候如当下这般聚焦:2021年4月,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国发〔2021〕4号)关于“推进会展业绿色发展,指导制定行业相关绿色标准,推动办展设施循环使用”的决策部署,促进展览业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商务部组织制定了《环保展台设计制作指南》,11月1日正式实施。该标准的实施将对促进环保展台推广应用,推动会展业绿色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十四五”是“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期,在国家“十四五”规划的20项指标中,绿色生态指标有5项,由此可见,“绿色生态”已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中之中。而始于2015年颁发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展览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5〕15号)就强调了“倡导低碳、环保、绿色理念”,从宏观层面上提出了“绿色会展”的重要性。

广州,历史性选择为践行绿色会展的首善之区

始于1957年春季举办的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揭开了新中国现代意义上的展览业发轫序幕。而当新时期经济社会迈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阶段,毅然再立潮头,担当绿色发展的标杆。

为减少广交会的资源与能源消耗,促进广交会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商务部决定开展广交会绿色发展工作,2014年2月18日,印发了关于《广交会绿色发展计划》的通知,指出:一是加快推行绿色特装布展,提高绿色特装展位普及率;加快一般性展位展材更新,提高环保材料使用率,争取在2016年第120届广交会全面实现绿色布展、撤展。二是加快组展、现场管理和服务等环节信息化建设,提高无纸化办公水平。三是加快广交会展馆设备设施节能改造,降低水、电、气等资源和能源消耗。中国对外贸易中心秉承要求,制订了相应标准,用三年时间完成了绿色广交会计划,是国内最早强制推行“绿色会展”的展会,目前,除广交会、进博会等少数政府强势主办方坚决贯彻执行为外,“绿色会展”践行效果仍不明显。

倡导并践行“绿色会展”的痛点所在

“绿色会展”涉及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聚焦于实践中直观可视的展装行业进行解析。

据广交会统计,每届展位装修产生的垃圾超过2500吨,约占广州市2000多万人口垃圾日产量的1/2;带有铁钉及涂料或其他装饰用料的木材,难以回收利用,通常展后只能变成废品或焚烧销毁;展会使用大量非环保布展材料、油漆、粘合剂,会挥发出多种有害气体,对身体极为不利;除纸质宣传单张以及海报之外,每个展会场馆内外的悬挂广告、横幅、桁架广告等,都会使用大量的广告材料,而灯布、背胶贴、KT板等多为一次性,不循环使用的广告材料,展后都会变成垃圾,造成很大的资源浪费。

造成长期以来展装行业“绿色”难的原因在于:一是展装行业进入门槛低,导致市场低价、低水平无序竞争,规范运作的企业难以发展壮大;二是由于低水平无序竞争,导致展装质量难以保证,展览搭建存在安全隐患;三是相互分包,转包现象较多,会展场馆对入场展装企业也五明确准入要求;四是装修过程中大量使用胶、漆等物质,造成一定程度装修污;五是受到短期经济效益影响,大多数企业仍采用木制结构,低碳、环保的国际化展具得不到推广。

“绿色会展”推行的破圈之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我国向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也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十四五”开局之年,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于6月22日发布《大型活动碳中和实施指南》,10月1日起实施。为此会展业可从全产业链角度入手谋划布局。

一是标准先行,建立绿色会展标准体系。绿色标准是推行绿色展装的基础,要尽快研究制定既符合广州会展市场特色,又顺应国际会展业发展趋势的绿色会展标准和评价指标体系。现有政策框架内新增对绿色会展行业标准资助条款,研制可操作性的地方标准规范,实现中国展装绿色标准的新突破。

二是示范领先,以政府主办和参与的会展活动作为突破口。建议在政府举办的会展活动中率先践行节能降耗、低碳环保的理念,选取3-5个政府主导的展会项目推广使用绿色展装材料,制定发展计划,为绿色展会做出探索和发挥示范效应。

三是规范资质,引导企业有序发展。在现有国家、地方及行业资质标准基础上,制订广州展装企业资质等级标准和等级评定办法,实现展装企业分级管理。

四是鼓励创新,完善环保展材供应。鼓励节能展具生产与技术创新,支持生产企业加大研发力度,引进和自主研发可回收环保展具生产技术,进一步丰富和改良可循环会展材料的品种和可塑性,满足展会多样化的特装需要。

五是强化宣传推广,提高行业环保意识。应加强绿色展装宣传培训,在政府、协会、场馆网站等媒体宣传绿色展装,以专题会议、培训班、研讨会等形式全面、系统地向施工企业进行宣讲,特别应引导参展商和主办方对展装观念的更新。

(作者:姜淮,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产业会展促进中心主任、广州市华商会展研究院院长)

*以上观点仅代表个人观点。